4月27日,省内首个以鼻咽癌防治科普为主题的防癌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式亮相!医院党委书记林英,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陈冬平,放疗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袁亚维教授,医务科、办公室、团委等相关科室人员为基地揭幕。
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揭幕
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介绍——
基地以广东特色癌种鼻咽癌为切入点,由主题展厅、互动及游戏区、技能培训讲演区、放疗设备科普区、肿瘤生物科普区组成,在肿瘤防治科普长廊基础上,融入了“科普e站”线上场馆系统与互动数字科普模型,基地致力于普及肿瘤防治健康及科技知识,使大家能用健康科学知识利器武装自己,减少对癌症的误解,共同成为抗击癌症的健康卫士!
基地LOGO“象博士”卡通形象
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一同参观基地
基地项目负责人郑荣辉主任医师为参观人员讲解线上场馆系统
大众点击屏幕即可进入线上场馆,线上场馆内容丰富多彩,分别载有“科普e站”“吸烟导致多癌多疾病软件模型”“肿瘤发病各类危险因素数字模型”等线上活动,集互动性及趣味性于一体。
揭幕仪式现场,基地团队开发的两款健康科普玩具——《防AI36记》手牌与《健康36记》乐高玩具首次与大家见面,并免费派发给患者及家属,增添了不少趣味与活力,受到群众欢迎。
考虑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为满足不能到场参与的朋友,基地团队为大家制作了“肿瘤知识宣教抽奖跳跳跳”线上活动(文末可扫码进入),让大家感受到科普的乐趣。
现场滚动播放了基地团队创作获两项省级一等奖的《“广东瘤”粤知粤健康》科普动漫视频和新创作的《癌的前世今生》科普动画片。
(获广东省健康科普大赛双项一等奖)
鼻咽癌“偏爱”广东人?早防早治是关键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与科学治疗,是抗击癌症的最好方法,因此迫切要求广大民众掌握防治肿瘤的相关健康科学常识。鼻咽癌因高发于中国广东,俗称为“广东瘤”或“广东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冠以地域之名的癌种。
鼻咽癌的早期信号容易被察觉:1.回吸性或直接涕血 2.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 3.进行性鼻塞4.颈部肿物
我院放疗科鼻咽癌科技项目组由郑荣辉博士、主任医师牵头,经过300余例鼻咽癌患者统计分析发现,鼻咽癌患者从自己发现耳鸣、涕血、颈部肿物到医院就诊,平均间隔时间为4.7个月,不少患者已经至晚期,治愈率显著降低。如果自身发现不适表现1月内到医院诊治,平均分期为II期,治愈率高达80~90%以上。项目组提出鼻咽癌科普传播目标之一——教会百姓甄别鼻咽癌发病征兆的本领,将发现相关症状至到医院就诊时间缩短在1个月以内。
鼻咽癌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EB病毒感染,水质、土壤、空气等环境因素,咸鱼、腌肉、腌菜等饮食习惯。
陈冬平副院长表示,鼻咽癌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而早发现的关键在于让每个老百姓都了解这些常识,经过几代专家的努力,目前鼻咽癌的治愈率已经达到80%以上,建设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目的在于让青少年从小掌握这些知识,进一步提高治愈率,甚至使鼻咽癌成为慢性病,“这是我们放疗人的梦想。”
“防癌慧民 健康科普”,我们一直在行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白云山麓,为公立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在肿瘤诊疗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同时也与各级医疗单位携手致力于肿瘤科普公益传播,以服务广大百姓。
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授牌
据介绍,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肿瘤科普场馆。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牵头联合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科协及广东省教育厅共同发起,旨在提高青少年为主人群的科学素养。
受疫情影响,基地目前对患者及家属开放
目前该基地主要对患者及家属限员开放,集中对外接待团体及场馆外拓活动待疫情结束再开展。今后,基地有望将线上传播与基层合作拓展相结合,走进社区、校园,在合适的场所引进微型展览馆,让肿瘤防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一直以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度重视健康科普工作,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弘扬卫生健康科学精神,号召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多平台、多形式地打造健康科普活动。期待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的建立,能为大众健康知识学习及防癌技能培训提供帮助,医院将继续提升科普能力,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健康知识,为广东省打造医疗高地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扫二维码参与“肿瘤知识宣教抽奖跳跳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