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内分泌与代谢期刊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中科院一区, IF:13.007)在线发表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张健副教授为第一作者、袁亚维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及岑柏宏博士为第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Pan-cancer analyses reveal genomic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latonergic regulators in cancer”。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在泛癌症中褪黑素调节因子(Melatonergic regulators)的基因组学及临床特征,提示褪黑素调节因子可作为肿瘤预后标记物及治疗新靶点!
睡觉也能防癌?
褪黑素调节因子可作为
肿瘤预后标记物及治疗新靶点
褪黑素(Melatonin)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内源性激素之一。其化学名是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夜幕降临后,光刺激减弱,合成褪黑素的酶类活性增强,其分泌水平也相应增高,并在凌晨2~3点达到高峰。
图片来源网络
近年来,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平均睡眠时间一直在减少,尤其是熬夜使用电视、手机或电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然而,电子产品的光电刺激可抑制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影响生物钟、睡眠和神经内分泌活动。生物钟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周期,生物钟紊乱容易使得机体细胞因对外界应激或基因突变而发生细胞周期紊乱,从而失去自身的有序控制而发生癌变。尽管已有较多研究展现了 “生物钟紊乱与肿瘤恶化速度密切相关”的迹象,然而,生物钟及其重要的激素-褪黑素在癌症中的调节机制仍不清楚。
我院放疗科研究团队利用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和癌细胞系百科全书(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的多组学数据,对33种类型癌症的9125个肿瘤样本中的褪黑素调节因子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基因组图谱结果显示,AANAT(黑素生物合成酶之一)和GPR50(褪黑素受体抑制蛋白)杂合扩增以及PER3(生物钟调节蛋白)、CYP2C19(肝药酶)和MTNR1A(褪黑素受体)杂合缺失等褪黑素调节因子在肿瘤中发生改变。此外,深入的miRNA-mRNA的分子作用网络分析发现,异常的miRNA可以通过靶向生物钟基因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和代谢。褪黑素调节因子异常表达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DNA损伤反应、Ras/MAPK和RTK等多种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密切有关。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癌症药物敏感性基因组学数据库,放疗科研究团队发现一些可靶向恢复褪黑素调节因子正常功能的潜在药物。
通过本项高质量的研究,我院张健、岑柏宏、袁亚维教授团队揭示了33种癌症中褪黑素调节因子的基因组学和临床特征,这可能有助于阐明褪黑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可为褪黑素调节因子作为肿瘤预后指征及治疗新靶点提供依据。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放射治疗)、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培育专科(放射治疗)、广州市重大技术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专家介绍
张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科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第五层次人才。研究方向头颈及胸腹部恶性肿瘤放化疗,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J Pineal Res, Cancer Res等国际SCI文章25余篇,其中>10分4篇,累计影响因子160分。
岑柏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科助理研究员
广东省优秀博士研究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高大建出站博士后。研究方向靶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小核酸递释系统研制及其放疗增敏研究,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包括J Pineal Res, Mol Ther Nucleic Acids,Drug delivery等,其中>8分3篇,累计影响因子40余分。
袁亚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
美国Eppley Cancer Center Institute访问研究1年,从事放射肿瘤学医教研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鼻咽癌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射治疗 ,主持了国家层面课题8项(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项目),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6篇,包括 J Pineal Res,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Cancer Letters,J Immunother Cancer等,累计影响因子200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