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部近期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的责任体系、工作原则、管理要求等作出相关规定。
据介绍,实验室安全分级是指根据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存量进行风险评价,判定本实验室安全等级。实验室安全等级可分为Ⅰ、Ⅱ、Ⅲ、Ⅳ级(或红、橙、黄、蓝级),分别对应重大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级的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分类是指依据实验室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类别判定实验室安全类别。同一间实验室涉及危险源种类较多的,可依据等级最高的危险源来判定其类别。根据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特点,高校实验室可划分为化学类、生物类、辐射类、机电类、其他类等类别。
办法明确,实验室的用途如研究内容、危险源类型与数量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实验室应立即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价,重新判定实验室安全类别及级别。新建、改扩建实验室时,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价应与建设项目同步进行,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工作应与项目同步完成。
同时,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和实验人员等应根据所在实验室类别和安全等级,接受相应等级的安全培训并开展相应的应急演练。在实验室开展的科研项目、学生课题,或其他实验活动应进行相应等级的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安全 这些要注意!
实验室防火安全:
1. 实验室内必须存放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全体人员要爱护消防器材,学会使用,并且按要求定期检查更换。
2. 实验室内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氢气、氮气、氧气等)必须与火源、电源保持一定距离,不要随意堆放。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烟火。
3. 严禁在楼内走廊上堆放物品,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实验室用电安全:
1. 不乱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不使用大功率电器;
2. 实验室内不应有裸露的电线头,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电源开关箱内不要堆放物品。
3. 电器设备和线路、插头插座应经常检查,保持完好状态,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和绝缘破损、老化等情况必须通知电工进行修理。
实验室网络安全:
1. 实验室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保护好自己的科研成果。
2. 对所承担的保密科研项目或实验技术项目的分析测试数据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图纸等信息、资料,最好按保密等级存放,设专人管理,防止外泄。
3. 不浏览不安全网站,如遇网络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负责老师汇报。
实验室管理安全:
1. 实验操作人员应严格落实实验操作规程;指导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要及时告知学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安全;
2. 校内各实验室要严格落实学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制度,各类易燃易爆气瓶要严格按照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3. 实验室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针对高温、低温、辐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要切实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管和劳动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