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走进医生的世界:胸怀赤诚初心,肩负健康使命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23浏览:

不同的科室,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层级,

却有着同样的执着、同样的坚守。

走得越近,才越真切地感受到他们

平凡中的伟大,伟大背后的真性情。

在医师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一起走进医生的世界,

感受他们身上的光环所在。

身兼多重角色,医生身份是根本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医者更是如此,上一秒,他们在亮着红灯的ICU抢救患者;下一刻,他们在敞亮的课堂讲授医学理论;昨天,他们为了攻克医学难题做实验到深夜;今天,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学术交流会现场。这些医生,拥有着多重身份,却始终以医生角色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院长崔书中教授坚信,肿瘤外科医生的身份是他的基本角色。在收治一位巨型肿瘤患者时,虽然面临手术失败的巨大风险,他却将个人名誉置之度外,凭着精湛的技术将患者腹腔内68斤的肿瘤切除,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他着力破解医学难题,只因努力捍卫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崔书中为巨型肿瘤患者手术

同时,崔书中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体腔热灌注治疗技术”,其中饱含着为百姓健康谋福祉的初心;他还是一名教授,培养了四十多名优秀的学生,筑牢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

崔书中介绍体腔热灌注治疗的机器

以无尽热忱善待患者,以赤子初心投身医学研究,培养年轻医生更是诲人不倦。医生,把对医学的热爱渗透在自己的每一个角色中,守着一份医者的初心与使命,怀着一份为医学事业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信念。

医者所为,皆源于对患者的爱

医者,不但医病,更要医心。肿瘤患者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肿瘤的治疗往往更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一群医生,用实际行动向患者传递爱与温暖,成为无数患者活下去的“精神力量”。

对大内科主任邹青峰而言,这种爱与温暖蕴含在每位医生细致的行动之中。她对科室医生的管理要求非常严苛,从患者化疗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缓解化疗副作用的办法,到出院小结上标记的重点内容、提醒患者定期检查并反馈检查结果……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邹青峰及科室医生真真切切的关怀与温暖。

邹青峰和团队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

同为内科医生的方盛华,则用真挚的互动诠释着这份爱。他与患者保持着亦医亦友的关系,从饮食上应该怎么吃到七大姑八大姨的体检结果,他们都会向方盛华咨询,甚至连偶尔的小感冒都要打电话向他“汇报”。即使工作到深夜,方盛华也会耐心地回答每位患者的每个问题。

方盛华细心为患者检查

“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才是一个医者的初衷。” 医生每一句温暖的话语,每一个关怀的举动,每一次积极的鼓励,无处不透着对患者的爱。这群医生,始终谨记医学誓言里所说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用一片丹心向患者诠释医学的关怀、温暖与希望。

保持健康的体魄,是护佑生命的基础

医生既是健康的守护者,也是健康生活的践行者。兼具复杂性和困难性的职业环境,决定了医生必须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担此重任。有一群医生,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从医三十余年,大外科主任刘海鹰教授一直坚持健身。“我一次能做80个健腹轮,科室的年轻人还比不上我呢!”他坦言,在手术台上,病人早已把生命托付给了医生,这个场景正是医患相互信任的最好诠释。很多时候,接台手术需要久站,甚至抽不出时间吃饭;因此,医生必须保持最佳的体能和状态,对手术台上的患者负责到底。

刚结束手术的刘海鹰

放疗科的黄中热爱跑步和潜水。他多次参加半程马拉松,目前的最好成绩是203;他喜欢去深海潜水,看缤纷海底世界的深海鱼群。“跑步和潜水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自我舒压的方式。运动之后,我的工作状态会更好。”

黄中在马拉松比赛中

像这样热爱运动、保持最佳体能的医生还有很多,他们运动的方式虽有不同,但初衷却是一致的:用最好的身体状态服务每一位患者。这些医生,坚持用自己最好的体能与状态,坚守每一位患者,护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正如“医界圣经”《希波克拉底誓言》所言:“我将重视自己的健康、生活和能力,以提供最高水准的医疗。”

在医学上精益求精,做到极致

医学问题有其复杂性和专业性,因此,涉及治疗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方法都关乎无数病患的生命安危。有一群医生,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作为自己从医的职业态度,专注于医生这一职业,并把治疗患者、医学科研、教书育人等各方面做到极致。

放疗科主任袁亚维教授自留校做住院医生开始,对待医学问题就秉持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求真精神。那时候,她每天查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攥着记录病人情况的笔记本,一路小跑地前往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我想破解每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去帮助更多的患者。”

袁亚维与团队讨论

如今,袁亚维最大的乐趣是每周与学生的lab meeting,“每个人必须参与讨论,必须拍砖!”即使是权威期刊的文章,她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问题,必须查阅文献以寻根溯源。“精益求精”是袁亚维身体力行的准则,也是她对未来医学人才的要求。

所谓匠心,便是专注于一件事,并在此过程中成就最好的自己。对医者而言,这个“最好”的到达,是技术的极致,是态度的执着,更是灵魂的柔软。

双医家庭,理解的二次方

在医疗行业里,有一种组合叫“双医家庭”,一个家里,两名医生。意味着忙碌加倍、牺牲加倍。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内三科的胡晓晔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医生家属。提到科里的小病人学习成绩优秀,她比谁都骄傲。却因为一心扑在临床一线,和丈夫错过了自家孩子的许多成长瞬间。尽管如此,夫妻俩却从未因此互相埋怨,“我俩都是医生,能想象到对方在科室有多忙,也就彼此理解了。”

左:患者的短信让胡晓晔开心不已右:和小患者合影

肝胆外科的屠以诺与妻子是医学院的同学,从谈恋爱到结婚,他们最常约会的地点就是医院。“经常在约会途中,接到电话要赶回科里查看患者情况。”屠以诺笑称夫妻俩已经习惯了这种状况。“患者病情变化,我们肯定会牵肠挂肚。患者没事,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一家三口的欢乐时光对屠以诺而言十分珍贵

像这样的“双医家庭”不在少数,为了守卫患者的健康,他们毫不犹豫舍小家顾大家,在彼此和家人的包容、理解和支持中坚守初心,甘于奉献。

融媒体传播健康,坚守医生的责任和情怀

临床上总有不少患者因为对疾病认知不足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从著书撰文到开通微信公众号、拍摄短视频……越来越多的医生使出十八般武艺,只为深入浅出地向大众传播医学和健康知识。

“鼻咽癌早期的治愈率很高,作为一名医生,有义务告诉大家如何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郑荣辉在省市科技项目的支持下,用“象博士”的卡通形象生动活泼的演绎鼻咽癌的发病信号,他的目标是让更多人学会辨认症状,能够在发病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每天服务的个体毕竟有限,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普却可以事半功倍,让更多人获益。”

郑荣辉和“象博士”

郑于臻不仅是一位肺肿瘤外科医生,还是自媒体“郑正有词”的创建者。在公众号上发布“肺癌术后恢复,什么东西必不可少?”的文章转发给科里的患者之后,发现大家对术后恢复更重视了,心情没那么焦虑了。短短时间内近2万的阅读量,也让他深入思考怎么让公众号为临床服务。“临床运转效率变高,沟通成本降低,患者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我们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了。”

郑于臻利用工作中的闲暇时间撰写文章

越来越多的医生热心投身于健康科普事业,他们坚守身为医生的责任和消灭病痛的情怀,活跃在网上线下,传递健康、播撒热爱,却不问回报。

“医学是一场终身的修行。”

从最初面对厚厚教科书时的无从下手,到专业知识烂熟于心;从第一次拿手术刀时的忐忑不安,到手术台上行云流水的缝合;从刚开始读文献时的抓耳挠腮,到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名医生的成长之路,饱含着说不尽的辛苦和付出。

常年忙碌、辛劳,他们却从未停止步伐,或为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而彻夜不眠,或因钻研新技术而废寝忘食。医学是一场终身的修行,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他们选择怀揣对自我革新的追求、对医学的热爱和救死扶伤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致敬平凡而伟大的医师们,愿岁月不曾磨灭医者的初心,愿所有的付出都能有感恩回报,愿你们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就像你们温柔对待我们一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对全体医务工作者献上最真诚祝福,祝你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