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走进援疆人的故事 |“我骄傲,我援疆”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28浏览: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

2019年1月24日晚,我院4名医疗柔性援疆队员圆满完成在新疆喀什的援疆任务,平安返回广州。

我院胡伟民副院长、相关科室代表前去机场迎接。胡伟民副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对4名援疆队员的光荣凯旋表示热烈祝贺,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慰问和敬意。

默默无闻献真情,一腔热血建边陲。我院的医疗柔性援疆队员分别是:该批援疆团队副队长放疗中心彭莹莹物理师、食道纵膈肿瘤外科徐岗主任医师、肝胆肿瘤外科巴明臣主任医师、放射科张海南主任技师。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抱着对生命的热爱,对医学的执着,不远万里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喀什开展援疆工作。他们倾尽全力地将临床医学经验与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他们毫无保留地将爱心热情奉献给边疆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大爱无疆的诗篇。

(从左到右):放疗中心彭莹莹物理师、肝胆肿瘤外科巴明臣主任医师、放射科张海南主任技师、食道纵膈肿瘤外科徐岗主任医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几位默默奉献的援疆人,去感受他们在边疆平凡却又不简单的故事。

彭莹莹——为规范“搭桥梁”

“虽然喀什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辛,我却收获了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与东南沿海的广州相比,喀什的工作条件更为艰苦、忙碌而紧张,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彭莹莹物理师的初心。相反,她每天都神采奕奕、精神饱满。作为该批柔性援疆团队的副队长,彭莹莹当好队长的助手,并与喀地一院肿瘤中心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奋战在放疗工作一线。她时刻记挂着患者的健康情况,琢磨着如何为喀什地区的各族群众多做些实事。针对南疆妇女早婚、早育、多产而导致宫颈癌高发的现状,彭莹莹物理师围绕宫颈癌放疗计划制作展开了多次专题讨论,指导当地物理师进行精确放疗计划设计。

(在放疗机房与同事讨论病例)

放疗质控是精确放疗实施的保障。为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彭莹莹以身作则,每天带领当地物理师一起对加速器等放疗设备进行晨检,对各项参数进行精度检测,对光子和电子吸收剂量进行校准,对放疗计划进行剂量验证。彭莹莹的到来,不仅有效完善了当地科室的质控流程,而且促进了喀什放疗质控的规范化、精准化发展。她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传递着对边疆热土与各族人民的大爱。

(精细化的质控工作)

不仅在当地肿瘤中心开展放疗项目,彭物理师还给肿瘤中心全体人员带来关于ART、VMAT、IGRT及SBRT等肿瘤精确放疗新技术的分享,并定期探讨最前沿的放疗新技术。

(科内讲课)

不曾想到,彭莹莹物理师的孩子才刚满2岁,正是最需要母亲温暖与关爱的年纪,但她坦言,自己不曾后悔:“与西部边陲各族同事并肩作战,让我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和温暖。未来我将带着这段宝贵的经历,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努力!”

(与当地同事合影)

徐岗——为服务“补短板”

“对我来说,这段时间既是帮助他人,也是自身接受再教育的过程。”初到边疆,徐岗主任面临着语言不通、水土不服、调整时差等诸多困难。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时刻谨记着援疆的初衷:尽可能将自己掌握的的医疗技术带到喀什,使更多的群众受益。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徐主任顾不得一路的风尘与疲惫,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在到达喀什的第二天,他凭借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的食管巨大异物嵌顿取出术。

(援疆期间,徐主任共参与完成手术25例)

虽然当地医疗设备和生活环境较为艰苦,但徐主任从未懈怠,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巨大,任务紧迫。当问及徐主任在新疆欣赏过哪些美景时,他笑言:“都还没有时间外出走走。”因为他常常主动放弃周末及节假日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援疆工作中,为当地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惠及这里广大的老百姓。

(讨论疑难病例)

喀什地区属于食管癌高发区,徐岗主任将当地医院胸外科既往的“四孔法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改良为“三孔法”,使大家学习曲线变短,操作步骤更加简便易行,受到科室医生的好评。实际上,食管癌的微创手术对医生和设备要求较高,为使大家更好地掌握胸腔镜在胸部肿瘤中的运用及使用技巧,徐岗主任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地准备了众多课件与大家共同学习。

(分享交流学习)

短短数月,徐岗主任吐露心声:“来喀什援疆,对我来说,既是帮助他人,也是自身接受再教育的过程,更是升华和净化心灵的过程,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援疆是一生无悔、一生骄傲的事情。”

巴明臣——为教研“照明灯”

“我没什么,平平淡淡的,采访他们吧。”当采访巴明臣主任的时候,他谦虚地说道。殊不知,这平平淡淡的背后是巴主任弃了休息,冒着严寒,为患者排忧解难,将无微不至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

(临床查房进行中)

每天的工作几乎是连轴转的:临床查房、手术、疑难病例会诊、带教、搞科研……巴明臣主任充分调动科室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大家进行多元化发展。可以说,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巴医生是科室里的一盏“明灯”,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发光发热。援疆期间,他完善了教学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胃肠道间质瘤的规范化治疗等多个重要制度,而且针对当地胃癌患者特点,引进我院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工作之余,他还帮助科室医生修改标书、论文,帮助其他科室解决疑难问题。

(进行外科手术)

肩负着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巴明臣主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当地年轻医生,希望尽可能出一批人才,让当地群众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他根据各位医生特点给与布置学习任务,每周进行科内小讲课,针对常见病进行规范性培训等等,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科室研讨)

(与当地同事合影)

张海南——为技术“把把脉”

“每一位中华热血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边疆的安全和稳定。”带着自己的理想与智慧,张海南主任一路向西,来到喀什大地。张主任一直琢磨着,如何利用这次援疆机会,为边疆医疗留下带不走的专业技术,踏踏实实地为这里的百姓做实事。

(指导影像学检查)

肩负使命,张海南主任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科室开展数十次技术组学习,讲授前沿理论及创新技术。科学严谨、理明术精的他,时常废寝忘食、不眠不休,致力于完善当地医院科室的诊疗规范,提出了部分器官和部位如结直肠、子宫宫颈和鼻咽部的MRI扫描参数序列的修正与规范等。

(开展科内小讲堂)

为了给当地百姓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张主任深入了解到当地医学影像检测的“痛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研究;利用自己2017年完成的DWI-fDMs软件开发系统等科研成果,积极推荐同事申报项目;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手把手帮助科室同事修改项目书,协助撰写专利申请技术等等,有效提升当地科室的科研能力。正因为张主任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品质,他在喀什结交了许多民族朋友,收获了十分珍贵的友谊,这成为他一生难忘珍贵的回忆。

(与当地同事合影)

在援疆即将结束之际,张主任感慨,“援疆的时间实在是太快了,还有很多心愿没完成。即使离开了,我的心也一直留在喀什,喀什就是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