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医生救了我,我也要去“救”他人|我们的抗癌故事④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13浏览:

爱是什么?爱是付出……哪怕弥留之际,也要让他睁眼看到希望。”

——乳腺癌骨转移康复者 王葳

(年轻时的王葳)

“叮!叮!”王葳的微信很忙。“王姐,你看看我这个情况还有希望吗……”“王姐,我跟你一样是骨转移,我有个问题想问你……”在这个200多人的“粉红群”里,王葳是知心大姐,经常作为“过来人”义务解答群友的疑问。

十年前,王葳查出乳腺癌,全身骨转移,人生一度走到绝望的边缘。历经两次手术,切除了卵巢,她反而长成一株愈加美丽的“沙漠玫瑰”,并为身边的朋友带来余香。

“不浪费钱了,完美谢幕吧!”

2008年4月28日,40岁的王葳陪朋友去做体检,自己也“顺带检查了一下”,没想到在左侧乳房发现了不明肿块。深入检查的结果是:乳腺癌。

这年5月,在广州一家知名医院施行保乳手术之后,王葳又做了长达半年的化疗和放疗。好不容易挺了过来,结果2008年年底的检查又发现乳腺癌有了骨转移。为了保命,王葳不得不做了卵巢的切除术。

彼时的王葳,仍然没有被病情吓倒,仍然拼命地坚持工作。她在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任职办公室主任,“病了一年半的时候,我还在病床上忙投标,甚至把同事叫到医院来布置工作。”

(意识到身体在喊救命,“女强人”王葳终于决定放下工作,这是离职前在办公室留影)

这时候,病魔决定给她致命的一击。经过三个月两次的PCT-CT检查结果比对,她收到了主治医生无奈的断言:治疗无效,在国内已经无药可医了。

王葳彻底崩溃了。回想起治病的经历,她心如死灰,瞬间没有了继续抗争的勇气:“不治了,不浪费钱了,还是完美谢幕吧!”

2009年成了王葳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她从单位辞了职,身边陆续有患乳腺癌的朋友相继离世……“那时候已经绝望到没有眼泪,身体的状况也糟糕到了极点,连说话都没有力气。”

“我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看着孩子的成绩,看着同学看着老师,想想下个学期我就不在了……”王葳默默地把泪水咽进肚子,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大儿子已经上了初中,小儿子才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这么小怎么办,没有了妈妈,他们要怎么活?我希望有贵人能帮助他们。想来想去,首先要孩子会付出帮助别人,要有幽默阳光的性格。”王葳买来一堆幽默搞笑的书,晚上孩子放学回来,就跟孩子聊一个跟幽默有关的故事。

(治疗期间王葳不得不戴着假发,为了美观,她让妈妈给她绑上了发带)

“医生一句话挽救了我”

所幸,绝处逢生的机缘恰在此时到来了。一个好心的朋友把王葳带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邹青峰面前。“当时我的内心并不抱什么希望。”见面之后,邹青峰主任认真看了病历,拿过PET片子看了良久,转向她,微笑着说:“不要过于担心,没那么差,骨头病变的疗效判断要慎重,PET-CT检查很灵敏,还要结合其他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别急,查清楚先。”邹青峰主任告诉她:“内分泌治疗药物多、效果好,加上靶向药物,你这种情况,不少患者十年二十年都活得好好的。”

(毕业于中文系的王葳,生病期间常写诗鼓励自己)

希望之花重新绽放,王葳瞬间流下泪水。“癌症病人是非常脆弱的,在那种时候,医生的一句话可以摧毁病人,也可以挽救病人。”王葳至今记得,那是一个周日,谈话一直从中午聊到晚上。生病一年多的王葳,第一次重建起崩塌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好消息如春风拂面,次第花开。王葳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生活的热情被再次点燃。

“当时我对自己的身体仍然不自信,朋友约我去旅游,我想,我一个病人,能出去玩吗?”邹青峰主任给了她明确的答复:你已经好了,并且非常健康,不要老把自己当成病人。”在这样的鼓励下,王葳开始回归健康的生活模式:每天早晨7点去附近的雕塑公园快走40分钟,跳一跳自创的保健操放松全身经络。8点多回到家,用生姜、枸杞、红枣、北芪、灵芝、鸡蛋等食材煮一餐“养胃早餐”……曾经蜡黄的脸恢复了血色,王葳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康复后的王葳爱跟朋友四处走走看看,感受生活的美好)

“希望我的出现带给他们信心”

王葳的笔记本里,贴着一张小小的剪报,是一种叫做沙漠玫瑰的植物。沙漠玫瑰长在岩石之上,“它的生命力有别样的柔美和顽强。”如今,王葳这朵“沙漠玫瑰”,已经跨越了乳腺癌的魔障。除了每天坚持吃药,定期去医院复查,王葳经常忘了自己的癌症患者的身份。

重生的王葳,深深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她开始将自己的抗癌心得分享给他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病友。“大部分癌症患者,刚得到诊断结果时会非常无助、绝望、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也是从这个过程过来的,特别明白他们的心情。”配合治疗要怎么做?日常怎么吃?康复期怎么锻炼?……这些都是病友们常问的问题。王葳一一耐心回复。

现在,王葳经常和朋友一起去探望其他癌症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面色红润、气质从容的王葳出现在身边,本身就带来莫大的信心和勇气。敏感的王葳,常常能从病友一句话的语气里就捕捉到细微的心理变化,细心加以开导,病友的心情通常也就好了很多。

这些年,王葳应邀到过北京、海南,与当地粉红团体姐妹们交流,和她们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为病友提供各种信息,进行不良情绪的心理干预和情感方面的疏导。

她还把更多的能量投射到与孩子相关的公益活动上。“六一”儿童节送剧到广州启智学校,400多名智障孩子和家长看上了木偶剧《拇指姑娘》;送剧到一德路小学,为1000多师生演出木偶剧……

“爱是什么?爱是付出……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是爱,是付出。”王葳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病期间王葳随手记录下的感悟)

9月10日这天,王葳去探望一位肝癌晚期病人,她特意买了一盆君子兰带上,“哪怕弥留之际,也要让他睁眼看到希望。”

“医生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患者如何更好地沟通。多花点时间让病人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时候比治疗本身更重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邹青峰

【记者】严慧芳